一、基本情况
古城南路东、西小区建于上世纪70年代,有近50年楼龄,存在建筑面貌陈旧、配套设施老化、公共服务缺项等突出问题。为满足民众需求,切实解决存在的问题,2019年被列为老旧小区综合整治项目。改造涉及楼宇29栋,建筑面积9.95万平方米。同时作为“区企合作”改造项目之一,首开集团充分发挥国企担当,出资对燃气管线及自行车棚进行改造,在满足居民基本需求的同时,利用小区低效资产,提升完善小区配套设施。
二、实施成效
2021年5月,小区改造项目正式完工。充分结合“我为群众办实事”实践活动,精准对接群众所盼、群众所需,达成了如下成效:
完成了小区上下水改造工程,解决了老旧管线存在的跑冒滴漏及堵塞问题;补充完善了社区配套服务功能,院区增加便民座椅98个,晾衣架101个,适老化无障碍设施14处;规划车位416个,按照共享停车管理模式管理,改善停车难满足小区居民的停车需求。走进改造后的古城南路社区,环境干净整洁,路面平整宽敞,楼前有花园,窗前能见绿,环境面貌焕然一新,老旧小区实现了华丽变身。
首开集团出资对自行车棚进行了翻新改造,新增充电插头140个,满足充电需求,降低入户充电的危险概率。同时根据居民需求,利用低效资源规划了“24集便民生鲜超市”“主食厨房”“养老驿站”。切实解决居民的日常物资采购、用餐、老年人社区养老等问题。
在过去首钢体制下的住房福利制度,居民尚未形成“谁受益、谁付费”的消费理念。改造后,首华物业按照一级服务标准为小区提供相关服务,通过“先尝后买”方式培育居民“受益付费”意识。截至2021年底,实现物业费收费率53.35%,彻底走出了“零物业费”的时代,为老旧小区物业服务长效机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。
三、创新经验
依托“区企合作”的平台机制,形成了“区企合作给政策、街道专班定方案、社区两委做推动、项目经理抓执行、区域管家精服务、各层各级有反馈”的闭环工作机制。在实施过程中,不断打造“党政企社民五位一体”社区治理共同体的首开模式,通过党建引领、政府赋能、国企担当、社会参与、居民协商,探索出老旧小区改造的长效化运营机制。
1.以基层党建为引领,发挥组织保障作用
构建起“综改党支部+物业管理委员会+物业公司”的治理体系,建立健全党建引领下的居委会、物管会、物业服务企业共同参与的小区共治机制。
2.成立项目工作专班,完善协调推进机制
建立合作推进工作机制,成立综改指挥部,各方一起摸问题、想办法、出对策,有效解决推进过程中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,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。
3.创新“区域管家”模式,规范小区物业服务
转变传统物业服务思路,注重物业服务品质提升,形成以居民感受为中心的管家式服务理念,厘清“区域管家”的职能定位,由“只懂技术”“接诉才办”转变为“多能合一、主动作为、未诉先办”,提升了服务的及时性和满意率。
4.强化建管合一,打造智慧社区
通过增加智慧设备实现小区安全监控、5G覆盖、环境监测、应急提醒、宣传广告、一键求助等多元化功能。逐步完善社区治理体系,建立完善物业管理数据一体化平台,全方位升级打造智慧平台,实现物业管理具有更大更宽的发展空间。
5.加强垃圾分类管理,打造社区绿色生活
垃圾分类工作利国利民、功在当代,要根本上实现,居民愿意做,物业能够做,政府引导做,大家都要做。《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》实施后,社区内建立再生资源回收仓,通过“首开社区回收管家小程序”做到再生资源换积分,积分换购物业费、社区服务、生活用品等。